栏目导航
通知公告
近年来,我市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统领,紧紧围绕建设法治邢台,聚焦精准普法,在“谋”规划、“落”责任、“布”阵地、“强”治理上持续发力,不断提升普法依法治理的针对性实效性,为全力打造河北篇章的邢台实践赋能充电。
在“谋”规划上落笔,为守法普法提供有力保障。出台《关于在全市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(2021—2025年)》和《关于在全市开展第八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的决议》,构架“十四五”时期守法普法工作的路线图和施工图。充实调整法治宣传教育领导小组成员,并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,对重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。组建由专家、教授、律师等专业性人才304人组成的市县两级“八五”普法讲师团,构建法学理论队伍、法律实务队伍、法治文艺队伍和法治媒体队伍,进一步充实法治宣传教育人才库。
在“落”责任上起笔,为守法普法营造浓厚氛围。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,加强宪法、民法典、党内法规宣传实施。在全市深入开展“每月一主题”普法宣传活动,涵盖104部具体法律法规和48个实际参与部门,推动各地各部门严格落实“谁执法谁普法”普法责任制,分层次、分类别开展防范电信诈骗、安全生产等专题普法活动。将“谁执法谁普法”普法责任制落实情况纳入法治建设考核范围,组织开展“八五”普法中期督导检查,推动形成“党委统一领导,政府组织实施,人大政协监督,部门单位齐抓共管,全社会共同参与”的“大普法”工作格局。
在“布”阵地上运笔,为守法普法搭建良好平台。整合市、县、乡、村四级力量,高标准推进法治阵地建设,全市建成法治主题公园、广场、基地、中心等86个,各村(社区)因地制宜建设法治橱窗、长廊、小广场、法治书屋等,打造“家门口”的法治阵地。以抗大陈列馆、冀南革命纪念馆、董振堂事迹陈列馆等红色资源为核心,连接村(社区)法治文化阵地,积极探索开发红色法治文化体验线路。大力推行“互联网+普法”模式,综合运用“报、网、端、微、屏”等资源和平台,全市各地各部门相继建立微博、微信、今日头条、抖音、快手等新型宣教平台,年发布普法信息10万余条,推出丰富多彩的法治文化产品。
在“强”治理上回笔,为守法普法奠定坚实基础。围绕服务保障“三农”工作,深入开展“普法惠农”“乡村振兴 法治同行”等活动,2年来全市共开展涉农法治宣传活动3万余次,制定完善“村规民约”千余部。在遴选、培育、管理、服务、宣传五个环节上持续发力,培养“法律明白人”1.5万余名,在法治宣传教育、矛盾纠纷调解、维护社会稳定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,帮助提升基层依法治理水平。以国家级、省级“民主法治示范村(社区)”创建为抓手,努力打造示范项目,形成以点带面、整体推进的良好态势。全市累计创建国家级“民主法治示范村(社区)”27个、省级“民主法治示范村(社区)”251个。
来源:法治调研督察与普法依法治理处